
起头:金融周不雅察
在中国养老体系最脆弱的才略——城乡住户养老保障畛域,一场由银行、老东说念主共同参与的金融实验正在湖南献艺。
据公开报说念,湖南省多家农商行近日密集推出的“养老贷”,让60岁的农民不错贷款补缴社保,用畴昔的待业金偿还今天的债务。
名义上看,这是一项“惠民调动”,但深究其运作逻辑,却更像是一场精算师对生命长度的冰冷计较,而筹码则是农村老东说念主本就不弥散的晚年保障。
湖南某农商行的宣传册上,一个典型案例被反复援用:
要是老东说念主当年按每年300元的最低档缴费,15年累计交纳4500元,退休后每月只可领取165元。
要是通过“养老贷”补缴至最高等(每年6000元),贷款85500元,退休后每月可领813元,扣除641元的月供,也只可剩下172元。
15年后贷款还清,每月就能全额领取813元,“活到80岁净赚12万”。
这个算法看似完好,却荫藏着两个致命假定:
一是老东说念主必须活到75岁(贷款15年还清);二是,待业金战术畴昔15年不诊治。
但现实是,湖南2025年城乡住户东说念主均预期寿命为76.1岁,这意味着近半数老东说念主可能无法活到还清贷款的年岁。
而待业金诊治机制早已明确,畴昔基础待业金飞腾的同期,个东说念主账户的购买力可能被通胀稀释。一朝战术微调,老东说念主得手的钱可能根柢隐蔽不了月供。
深究“养老贷”的交易气象,本质上是银行用老东说念主的待业金算作还款起头,变成了一种“自偿性贷款”。
银行看似承担了风险,实则通过三重保障锁定了利润:
养老贷利率(3.10%至3.45%)或者率高于首套房贷(3.05%)、还款绑定待业金账户、身死由保障公司代偿。且,刻下利率环境处于下行通说念。
换句话说,唯有老东说念主辞世,银行锁定现存利率稳赚利息;老东说念主若死一火,保障公司隐蔽风险;惟一可能失掉的情况,是待业金战术大幅下调,但这种情况的代价可能最终会转嫁给财政或接受东说念主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贷款的主义群体恰正是金融教育最薄弱、抗风险智力最差的农村老东说念主。
他们可能根柢不懂“等额本息”和“LPR浮动利率”的含义,仅仅被“每月多领钱”的话术眩惑。
而一朝畴昔待业金披发延伸、战术诊治,或老东说念主健康景色恶化,他们可能面对“待业金不够还贷,生涯雪上加霜”的逆境。
事实上,湖南并非第一个试水“社保贷款”的省份。
2024年,广西曾推出“续保贷”,允许天真服务东说念主员贷款缴社保,但短短数月后就被紧迫叫停。
业内大齐以为,叫停原因包括:合规性存疑(社保缴费是否属于消耗贷用途)、金融风险积存、社会公论。
如今湖南的“养老贷”似乎正在习故守常。
尽管多家银行声称“与社保部门勾通推出”,但干系监管层于今未明确表态。而部分农商行已开动偷偷下架宣传府上,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的战术诊治行将到来?
此刻,咱们不得不念念考:
“养老贷”兴起的背后,折射出中国城乡住户养老体系何种深层矛盾?
农民待业金太低,但普及缴费又无力承担。银行和场所政府试图用金融妙技填补这一缺口,但若穷乏顶层想象,这类产物很可能沦为“食不充饥”的短期处置有缱绻。
惜墨若金易,旱苗得雨难。
的确的出息,未必应当是普及基础待业金、优化缴费补贴、设立更刚正的城乡养老并轨机制,而非让老东说念主“以贷养老”。
养老这种众人服务议题,不可全靠银行交易念念维处置问题。一朝养老变成一场“金融对赌”,劣势群体不会是赢家。
株连剪辑:曹睿潼